2025年3月,整个北美地区的气氛突然变得非常紧张。
美国和加拿大,曾经像亲兄弟一样的好邻居,现在却因为突如其来的贸易纠纷闹得不可开交,关系紧张得像要打起来似的。
今年2月刚开头,美国政府又玩起了老把戏,宣布对从加拿大进口的商品额外征收25%的关税。这一决定就像点燃了一根引线,立刻引发了连锁反应。
一个月后,加拿大新总理马克·卡尼上台,他立刻采取强硬措施反击——安大略省对出口美国的电力加收25%的额外费用,这一举动直接导致美国五个州陷入一片混乱。
就在上个月,老特对加拿大真诚的谈判提议完全不屑一顾。
眼下,美国经济形势堪忧,特朗普的盲目自信导致决策失误,现在想挽回也来不及了。
2025年刚开始,特朗普再次当上美国总统。他还是老样子,张口闭口就是“美国第一”,满脑子琢磨着怎么通过加关税来改变世界贸易的玩法。
在他看来,美国这个经济巨头能轻松控制任何国家,即使是邻近的加拿大也不例外。
2月1日,他发布了一项行政命令,决定对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的商品额外征收25%的税。
加拿大的出口对美国至关重要,每天有价值数十亿加元的商品跨越边境,源源不断地输入美国市场。从能源产品到木材,再到汽车零部件,这些物资都是支撑美国经济运行的关键要素。
一开始,特朗普还留了点儿回旋空间,面对各方的施压,他决定把原定计划推迟30天再执行。
到了3月4号那天,他果断作出决定,正式启动了关税政策。
加拿大政府坐不住了,省长大人们上个月集体奔赴华盛顿,几乎是卑躬屈膝地恳请对方高抬贵手。
他们提起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几十年的深厚交情,还透露出有意在应对中国的事务上与美国保持一致。
特朗普可倒好,直接拒绝了,还半真半假地开玩笑说要把加拿大并入美国,成为第51个州。
这句话瞬间点燃了加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。
加拿大虽然人少,但毕竟是个独立国家,这种事谁能忍得了?
特朗普根本没弄明白实际情况,他以为加拿大经济完全依赖美国,所谓的反击也就是口头上发发牢骚而已。
事实上,美国和加拿大的经济早就紧密联系在一起,彼此依赖,无法分割。他们的供应链也是相互关联,缺一不可。
他这次提高关税的做法,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那时候,美国有些人还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,认为特朗普当选后股市会一直涨。商界大佬们以为他只会找软柿子捏,碰到硬骨头就会知难而退。
遗憾的是,特朗普行事风格与众不同,他把关税当作解决所有问题的法宝,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,他都采取同样的策略,完全不在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专家们一直强调,加税会导致商品涨价、经济发展放缓,但他根本不听,反而把这说成是“必须付出的代价”。
实际情况如何?短暂的困难很快演变成了持久的煎熬。
加拿大方面可不是软柿子,特鲁多政府迅速就采取了反制措施。
针对价值300亿加元的美国商品,加拿大实施了25%的额外关税措施。不仅如此,加方还计划在接下来的三周内,进一步公布一份针对1250亿加元美国商品的反制清单。
从牛排到洋酒,美国货在加拿大突然就没人要了。
老百姓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不满,在美国冰球联赛播放国歌时,现场观众纷纷发出嘘声。同时,大家还一致取消了原本去美国旅游的行程安排。
事情还没结束,真正精彩的部分即将登场。
在美加关系陷入低谷时,加拿大政坛迎来了新的掌舵人。
2025年1月,特鲁多因为民众支持度急剧下滑,最终决定卸任。自由党随即迅速选出了新的领导人。
3月9日这天,59岁的马克·卡尼以近86%的得票率轻松胜出,随后便接棒特鲁多,正式出任总理一职。
这位新任总理来头不小,他曾在加拿大央行掌舵,成功应对了2008年的金融风暴,后来又执掌英国央行,妥善处理了脱欧带来的混乱局面。
在应对经济和危机处理方面,他的能力远超特朗普,水平差距明显。
卡尼刚上任就放话:“美国别想打我们资源和土地的主意,加拿大永远不会成为美国的一部分。”
他清楚表态,只要特朗普不全面撤销加税政策,加拿大就会毫不退让地斗争下去。
与特鲁多专程赴华盛顿好言相劝的做法截然相反,卡尼直接选择了与美国硬碰硬。
他用一句让所有加拿大人激动不已的话喊道:"不管是做生意还是打冰球,咱们加拿大都能拿下胜利!"
就在卡尼刚上任的第二天,3月10日,加拿大就爆出了一个大新闻。
加拿大最富裕的省份安大略省决定,向出口到美国的电力额外收取25%的费用。
这招可真够绝的,安大略省的电不仅供着美国纽约州、密歇根州、明尼苏达州的150万家庭和企业,现在每兆瓦时电费还涨了10加元,算下来美国用户每月得多付100加元电费。
省长道格·福特明确表态:“特朗普加征关税是自作自受,除非他完全停止这种行为,否则我们不会妥协,还可能停止向美国输送电力。”
这回可真是惹了大麻烦,美国五大湖一带的工厂都指着安大略的电力供应过日子,电费一涨,生产线立马就停摆了。
底特律的汽车工厂全部停工,工人们都回家休息了;威斯康星的奶农们看着牛奶滞销,无奈之下只能把牛奶倒进下水道。
安大略省这笔生意做得挺划算,光靠额外收费,一天就能多进账三四十万加元。这些钱全用在了支持当地企业和普通家庭上。
不光是其他省份在行动,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更是直接对美国的酒类产品下了禁令。一夜之间,超市里所有的美国威士忌和啤酒都被撤下了货架,再也看不到了。
省长戴维·伊比提醒道,加拿大不应该盲目追随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做法,这明显是在试图改变贸易格局。
这次行动果断有力,让特朗普完全没料到。他本以为加拿大会默默承受,没想到对方竟然动真格的,毫不手软。
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特朗普居然还想着反击。3月11日,他在网上大放厥词,声称要把加拿大钢铝的进口税提高到50%。
就在他准备采取行动之际,美国商务部长及时出面劝阻,同时安大略地区也取消了额外收费,双方以此达成妥协。
表面上的冲突已经结束,但大家心里都清楚,真正的对决才刚刚拉开序幕。
安大略的电力问题只是开始,美国紧接着就面临一连串的难题。
五大湖区堪称美国制造业的核心地带,汽车、机械和电子等行业都离不开持续可靠的电力支持。
如今电费猛涨,工厂停工,小老板们被不断上涨的成本搞得焦头烂额,头疼不已。
底特律的工厂员工丢了工作,五大湖一带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。
美国政府无奈之下,只好宣布五个州进入紧急状态,但这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,作用微乎其微。
特朗普有点着急了,对加拿大加征关税才实施三天,他就改主意说要先缓缓。
这个突如其来的政策转向,充分显示了他动用关税手段的真正目的:无非是想给加拿大施压,迫使对方做出妥协。
遗憾的是,他错误判断了卡尼的坚持,加拿大的态度十分强硬,完全不予理会。
坏事接连不断,全球各国也纷纷联合起来进行回击。
欧盟开出260亿欧元反制清单,目标锁定美国钢铁行业;日本对美科技产品施加832项额外关税;澳大利亚切断56种重要矿产资源供应。
35个国家的联合行动,用关税筑起高墙,将美国制造业牢牢封锁其中。
昔日并肩作战的伙伴如今也反目了。在巴黎召开的防务会议上,美国被晾在了一边;法德两国联手打造了一支“欧洲自卫军”。
北约成员国之间分歧加剧,德国甚至重新组建了冷战时期的快速反应部队。
这场危机彻底揭开了美国的短板,让它的弱点无处遁形。
从经济角度看,美国与全球产业链紧密相连,如果硬要搞单边主义、切断国际供应链,那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在国际关系中,如果美国的盟友们突然反目,那么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就会变得岌岌可危。
中国企业也被国际竞争牵着鼻子走,特朗普本想通过加税来扶持美国制造业,没想到反而害得本土企业停工,老百姓的钱袋子也缩水了。
这种自己挖坑自己跳的行为,真是让人又气又笑。
特朗普大力鼓吹的“美国第一”政策如今沦为众人笑柄。
他希望美国能独占鳌头,但事实却是,只要五大湖的电力供应中断,加拿大轻而易举就能掌控局面。
得州的炼油厂面临油源短缺,而中东国家掌控着供应命脉。
在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里,哪个国家能独自闯天下?这次教训,够美国受的了。
特朗普打关税牌的小聪明,这回可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。
他上个月那份自大的回绝,非但没能让加拿大屈服,反倒让美国在经贸和对外关系上陷入了深重的困境。
在这个紧密相连的世界里,光靠高喊"本国优先"的口号是改变不了全球化趋势的。搞单边主义、只顾自己,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平等互信才能共赢,强权逻辑早就该被时代淘汰。
特朗普眼下陷入了两难境地:如果坚持不妥协,美国的经济状况和对外关系都将进一步恶化。
低头认错,结果还是得自己承担后果,无论怎么选,他的失误都已经无法改变了。
你们认为,特朗普是会坚持到底,还是会选择服软?
参考信息:
北京日报 《特朗普挥舞“关税武器”,为何出尔反尔?》
澎湃新闻报道,加拿大提高了出口到美国的电力价格。对此,纽约州州长表示,可能会将“特朗普关税”这一项直接列在居民的电费单上。
北京日报报道,由于关税争端,加拿大民众掀起了一股抵制美国商品的热潮。
#百家说史品书季#